过氧化氢消毒机KINO谈猴痘感染预防与控制
目前,报告猴痘病例的数量及其地理范围在不断增加,仅2022年5月份以来,猴痘至少在19个非洲以外的国家/地区报告了131例确诊或106疑似病例,成为继COVID-19疫情后又一个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现有信息表明,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世界卫生组织预计,“随着监测的扩大,未来有可能在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其他国家发现更多病例。”
一、猴痘的认识
(一)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引起的一种罕见、散发的、天花样临床表现的急性传染病。最先于1958年在猴子身上首次发现,是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DRC)在大力消灭天
花期间记录了第一例人类猴痘病例。自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宣布人类彻底消灭天花以来,猴痘病毒已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二)病原学特点
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正痘病毒属、猴痘病毒种,为双链DNA含有包膜的病
毒,可在鸡胚绒毛尿囊膜和细胞培养中生长,耐干燥和低温,在土壤、痂皮和衣被上可生存数月到1年半。该病毒不耐热,加热60℃10min即可灭活,在低温下可生存数年,一般消毒剂和紫外线均可使之灭活。
(三)流行病学特点
1、流行特征:
1958年,在哥本哈根的绿猴中发现了一种可引起实验室灵长类动物发热和痘疹的病毒,由于其最早是在猴子身上发现的,因此称之为“猴痘病毒”。1970年,科学家在非洲首次发现有人感染了猴痘病毒,其症状和天花类似,人类患病主要见于非洲中西部雨林国家。1997年2月,刚果民主共和国(DRC)(前扎伊尔)卫生行政区的12个村庄1年内出现了新发病例88例,患病率为22%o,死亡率3.7%。实验室检查发现,72例患者中,血清正痘病毒中和抗体的阳性率为54%,血细胞凝集抑制试验和免疫印迹杂交实验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8%和73%,松鼠为高度可疑传染源,同年3月21日,DRC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了疫情,这是WHO接到的首次关于猴痘病毒感染的疫情报告。
2003年,美国首次报道,来自加纳啮齿动物将MPXV传播给了伊利诺伊州的宠物草原土拨鼠(prairie dogs),并导致70多名居民的聚集性感染暴发事件。之后,从尼日利亚到以色列(2018),到英国(2018、2019、2021、2022),新加坡(2019),美国(2021)的旅行者中报告猴痘病例。2022年5月以来,有近20个非地方性流行的国家/地区发现了猴痘病例,涉及欧洲、北美和中东地区。
2.传染源:
MPXV储存宿主与感染的动物是人类主要的传染源。人类是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但MPXV的储存宿主非常广泛,包括啮齿类动物、哺乳类动物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如肯尼亚长尾猴、黑猩猩、非洲大象、野
猪、羚羊、冈比亚巨鼠、土拨鼠、西非松鼠、食蚁兽等。MPXV的自然宿主尚未确定,但啮齿动物最有可能。猴痘患者或隐性感染者是人猴痘流行重要的传染源。人猴痘发病的潜伏期通常为5d~21d。
3.传播途径:
动物传人: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的血液、体液、皮肤或黏膜损伤等部位;食用烹饪不当的感染动物也是“动物传人”的风险因素。
人际传播:
1.一般来说,猴痘病毒在人际间传播并不常见。但现有信息表明,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
2.人际传播途径包括密切接触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皮肤损伤部位或被污染物品等,通常需要更长时间面对面才能发生呼吸道飞沫传播。
3.可能经由胎盘或生产期间的密切接触发生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4.易感人群: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未接种牛痘疫苗的人群对MPXV普遍易感;接种人群对猴痘具有一定的免疫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水平的逐年下降,
故存在感染的风险。人类猴痘可通过接种天花疫苗实现预防,保护率为85%。虽然天花疫苗接种可预防猴痘病毒感染,但是自1983年全球消灭天花后疫苗接种停止,易感人群感染猴痘病毒的比率呈上升趋势。
猴痘病毒疫情目前在其他国家的传播形式
·据环球时报报道,此轮猴痘病毒在5月7日最先被英国发现,目前已经遍及英国、葡萄牙、西班牙、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多个西方国家。据最新消息,截止2022年5月28日晚8点,全球27个国家已报告了401例确诊病例和83例疑似病例。
·综合《卫报》及英国当地媒体22日报道,英国卫生安全局提出建议,任何与猴痘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或共同居住的人,应自我隔离21天。一旦发现病例,就要严格按照传染病学的相关隔离措施采取果断的管控。
二、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临床表现
在人类中,猴痘的症状与天花的症状相似但较轻。天花和猴痘症状的主要区别在于猴痘会导致淋巴结肿大,而天花不会。
猴痘的潜伏期(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通常为7-14天,但也可能为5-21天。
疾病始于:发烧、剧烈头痛、肌肉酸痛、背痛、淋巴结肿大、发冷、筋疲力尽为特征。
在出现发烧后的1至3天(有时更长)内,患者会出现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往往更集中在面部和四肢,然后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
病变在脱落前经过以下阶段:皮疹从斑疹(病灶底部平坦)、丘疹(病灶稍隆起,较硬)、小泡(病灶内充满透明液体)、脓疱(病灶内充满黄色液体),直至皮疹干枯和结痂脱落。
这种疾病通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持续2-4周。在非洲,猴痘已被证明会导致多达十分之一的感染该疾病的人死亡。
-发热几天后发展为面部和身体其他部位大面积皮疹,并可能导致继发性感染、支气管肺炎、败血症等。多数患者会在几周内康复。
-病死率历来在普通人群中为0%至11%,近年来约为3-6%左右。
(二)诊断
1.临床鉴别诊断:
该病与天花在临床上很难区别,区分猴痘与天花和水痘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猴痘有淋巴结肿大,尤其是看在颏下、下颌、颈部和腹股沟等部位的淋巴结。
美国CDC制定的最新临床疑似病例诊断标准(试行)包括:
(1)发病前3周有草原土拨鼠或冈比亚大鼠接触史,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肌肉酸痛、皮疹或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应怀疑发生猴痘病毒感染,并应将动物接触史通知诊治医师。
(2)对前来就诊的外来患病动物,尤其是草原土拨鼠或冈比亚大鼠,兽医应考虑到猴痘病毒感染的可能,对与患病草原土拨鼠或冈比亚大鼠一起圈养的其他种属动物的患病也应保持高度警惕。
2.实验室诊断:
-分离培养出猴痘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首选的实验室检测临床标本的方法,证实有猴痘病毒DNA
-在证实未接触过其他正痘病毒时,电子显微镜显示受检物中有与正痘病毒形态一致的病毒存在。
-血清学检测一般是检测急性期(症状出现5天内)血清中抗体MPXV(猴痘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M,以及相应恢复期(8天后)血清中抗MPXV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另外,水疱脓疱性皮疹的皮肤活检或完整皮肤水疱性病变的周边样本对诊断也很有价值。
3.组织病理学诊断:
丘疹病变的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能看到棘皮病、个别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基底空泡化,以及出现真皮浅层和深层的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水泡性病变表现为海绵样变形伴网状和气球样变形、多核上皮巨细胞出现并伴有表皮坏死、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角质形成细胞中有病毒包涵体。电镜下观察可看见胞浆内圆形至椭圆形、中央有香肠状结构,大小约为200至300nm。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
(一)一般预防措施
-制定猴痘应急处置预案,开展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感染风险评估的能力,实验室诊断技术储备等为主要内容的预防策略。
-在猴痘病毒流行地区,应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或死亡动物的肉、血液或其他部位,食用肉类必须彻底煮熟。
-禁止进口和销售草原犬鼠、土拨鼠、冈比亚大鼠、树松鼠、条纹松鼠、条纹老鼠、睡鼠和扫尾豪猪等啮齿类动物,对可疑动物实施捕杀。
-旅行期间或从流行地区返回后,如发现任何不适都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主动提供最近所有旅行和免疫史的信息。
-普通市民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卫生,不要生吃和接触来源不明的动物。
(二)接触病源的预防措施
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1.猴痘患者应佩戴外科口罩,尤其是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急促、喉咙痛)的人。如果这不可行
(例如,患有猴痘的儿童),其他家庭成员应考虑在猴痘患者在场时戴上外科口罩。
2.直接接触病变部位时应佩戴一次性手套,并在使用后丢弃。
3.应尽可能遮盖皮肤损伤(例如,长袖、长裤),以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的风险。
4.与州或地方卫生官员协商后,控制并处置受污染的废物(如敷料和绷带)。不要在垃圾填埋场或垃圾
场处置废物。
5.正确的手部卫生和清洁程序。
6.感染者和家庭接触者在接触可能接触过病变材料的病变材料、衣服、床单或环境表面后,应进行手卫生(即用肥皂和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7.衣物(例如,床上用品、毛巾、衣服)可以在标准洗衣机中用温水和洗涤剂清洗;可以添加漂白剂,但不是必需的。
8.处理脏衣物时应小心,避免直接接触受污染的材料。
9.不应以可能散布传染性颗粒的方式摇晃弄脏的衣物或以其他方式处理弄脏的衣物。
10.不应共用餐具和其他餐具。如果清洗得当,感染者无需使用单独的餐具。脏盘子和餐具应该用洗碗机清洗或用温水和肥皂手洗。
11.受污染的表面应进行清洁和消毒。可以按照制造商的说明使用标准家用清洁剂/消毒剂。
(二)接触病源的预防措施
(三)暴露后预防措施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最新研究发现,接触传染源后2周内,尤其是最初4d内接种天花疫苗有效,大约85%的人能在接种后对猴痘病毒产生免疫力。所以,美国CDC推荐所有2周内密切接触病源的医务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无论是否妊娠、患皮肤疾患都必须接种天花疫苗,但对于以下人员不能接种:(1)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正在接受化疗、器官移植、HIV感染、原发性免疫功能失调者);
(2)对天花疫苗或对乳胶以及含相应成分的药物如多粘菌素B、金霉素、新霉素、链霉素过敏者;
(3)从事常规实验室操作如尿液分析、血细胞计数、生化分析和微生物检验的人员不推荐接种天花疫苗,而处理标本的人员如发生针刺伤或直接与标本接触或从事的实验操作可能有气溶胶产生的情况需接种疫苗。
(四)隔离措施
在医院,一旦怀疑有猴痘病例时(如有发热、皮肤损伤和到访过流行区域、或与猴痘病人有接触史的患者),应立即将患者安置在在负压隔离病房隔离。如果没有负压室,将患者置于单间隔离病房。如果这两种选择都不可行,则应采取预防措施以尽量减少与周围人员的接触。这些预防措施可能包括在患者的鼻子和嘴巴上放置一个外科口罩(如果患者可耐受),并用床单或长袍覆盖患者任何暴露的皮肤损伤。开展相关诊断与治疗,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不需要因医疗指征住院的患者可以使用保护措施在家中隔离。在家庭环境中应尽可能考虑和采用一
下原则:
-有无法轻易覆盖的大面积病变(面部病变除外)、引流/流泪病变或呼吸道症状(例如咳嗽、喉咙痛、流鼻涕)的人应尽可能与其他家庭成员隔离在一个房间或区域中。
-除后续医疗护理需要外,患有猴痘的人不应离开家。如果可能,他们还应避免与野生或家养哺乳动物接触。
-没有必要在家的未接触者不应访问。
-未患病的家庭成员应限制与猴痘患者的接触。
-宠物应远离病人的环境。
(五)隔离的持续时间
-关于停止隔离预防措施的决定应与当地或三级卫生部门协商。
-对于患有猴痘的人,无论是在医疗机构还是在家庭环境中,都应继续采取隔离预防措施,直到所有病变消失并形成新的皮肤层。
-在停止隔离预防措施后,受影响的个人应避免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密切接触,直到所有结痂消失。
-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包括由于以下原因而导致免疫机制缺陷的人:
1.免疫系统疾病(例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或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2.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癌症、肺气肿或心力衰竭)
3.免疫抑制疗法(例如,放射、细胞毒性化学疗法、抗排斥药物或类固醇)
(六)环境物表消毒
MPXV为亲脂性类DNA病毒,对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热敏感,50℃(92.3%)或56℃(100%)、作用20min,几乎部分或完全丧失传染性。
有研究表明,MPXV对目前常用的消毒剂都非常敏感,因此,完全可以参考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的《关于全面精准开展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的通知》附件《常用消毒剂
使用指南》有关规定,科学规范选用环境物表消毒剂,坚持“清洁单元”、“有效复用”两项最基本原
则,最大限度消除环境物表中污染源。
1.环境物表:
-季铵盐类、醇类+季铵盐复合、醇类、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消毒(卫生)湿巾;
-含氯消毒剂(500mg/L~1000mg/L)、次氯酸(100mL~200mg/L)、二氧化氯(50mg/L~100mg/L)
-过氧乙酸(0.1%~0.2%)、过氧化氢(3%)、季铵盐类消毒剂(1000mg/L~2000mg/L)等,清洁抹布、地巾浸湿后擦拭消毒。
2.床上用品、患者病服和生活衣服等织物:
-推荐采用床单位消毒机或者具有热力消毒功能的洗衣机清洗消毒,执行A0值600标准,80℃×10min、90℃×1min、93℃×0.5min;人工清洗执行WS/T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六)环境物表消毒
3.空气消毒:
-次氯酸(50mgL~200mg/L)喷雾、过氧化氢雾化(浓度按厂家说明书)消毒、紫外线辐照消毒、移动式空气净化消毒机(器)等。
猴痘的暴发触发了如何看待人与野生动物、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新一轮讨论。2002年底暴发的SARS、疯牛病、艾滋病等,也都与动物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这些疾病的出现往往是人类违背自然规律,无止境向自然界索取,破坏生态链平衡导致的恶果。这说明,人类抗击疾病、争取生存的征程仍然漫长。
目前过氧化氢终末消毒产品非常多,大家在诸多网站和相关报道中看到关于梵通生物新研发的过氧化氢消毒机器人KINO的使用报道,认为其品质应该是比较可靠的,不少医疗机构也对其终末消毒的效果进行了多次验证,建议大家可以选择使用。
KINO在汽化过氧化氢的基础上二次开发了双重蒸馏结合微真空工艺,成功开发了低温冷链消毒设备及工艺,能消灭隔离患者床单元内的超级细菌。消毒原液采用食品级过氧化氢,通过二次蒸馏产生汽化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对食品和人员无二次残留,绿色的消毒剂。在实验中按照消毒技术规范采用了金蕙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使用log3枯黑芽孢杆菌作为生物指示剂同时做了挑战实验,分别布置在了隔离患者床单元的5个角落双验证其消毒效果。针对隔离患者床单元特点,开发了隔离患者床单元的专用设备和消毒工艺。
kinomin采用内置WIFI和物联技术,可以采用电脑控制,也可以采用远程控制,一人控制多台设备运行,并实施监控设备运行,完成远程故障排除和软件升级,并记录消毒参数,并可以打印成报表,每个集装箱的消毒时间浓度都一目了然。消毒完成后,打开制冷循环系统,30min后浓度探头显示过氯化氢浓度低干1PPM,符合职业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完成后,取出菌片和芽孢送到实验室进一步培养计数。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对菌片积芽孢洗涤震荡,再接种在培养基中48小时,36摄氏度培养后观察结果,消毒结果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我们需要不断进行消杀方式和设备的创新,从而应对不断变异的病毒,使冷链食品平稳供应并让人安全放心。
更多药厂消毒,机器人消毒,过氧化氢消毒,实验室消毒,殡仪馆消毒,救护车消毒,医院消毒,浮游菌检测,浮游菌检测设备需求欢迎拨打梵通生物24小时服务专线4001350535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