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的视野 细致的服务

梵通探案24-梵通生物乳品生产管线消毒案例解析

2025-03-03 180
微信图片_20250303133730.png

乳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细菌生物细菌生物被膜。由于胞外聚合物可增强细菌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使得常规杀菌方法不能实现彻底有效地灭菌。食品工业中,食源性致病菌和腐败菌容易粘附在食品生产系统的设备和环境表面形成细菌牛物被膜,可能成为严重的潜在污染源。

乳制品生产管线因长期接触高营养基质,极易滋生芽孢杆菌、假单胞菌等顽固微生物,形成难以清除的生物膜污染‌。梵通生物某乳企客户整体消毒解决案例为基础,系统分析乳品行业微生物污染特点,详解生产设备及管道的消毒工艺,并通过多维度指标验证消毒有效性。

VANTONG TELLS STORIES

梵通探案

行业纵览  案例分析  经验解读

—第024期—

乳品生产管线微生物污染特征

污染菌群多样性

‌芽孢杆菌‌:蜡样芽胞杆菌等芽孢类微生物因耐高温特性,易在热加工环节存活并污染管道‌。

‌假单胞菌污染‌:假单胞在潮湿环境中快速繁殖,常附着于管道、冷库、灌装设备缝隙‌。

‌生物膜形成‌:乳脂、乳糖等残留物在管道内壁形成生物膜,包裹细菌形成“保护屏障”‌。

污染扩散风险

生物膜脱落可导致整条生产线交叉污染,引发产品腐败变质及食安风险‌。常规CIP(原位清洗)、SIP(原位消毒)难以穿透膜层,残留菌群在48小时内可恢复至污染前水平‌。

设备与管道清洁消毒方案

预处理阶段:生物膜剥离

采用食品级‌酸、碱性清洗剂+湍流冲洗‌技术,清除管道内壁乳脂、蛋白质结块,破坏生物膜物理结构‌。对阀门、弯头等死角区域拆除、实施‌脉冲式压力清洗‌,确保无残留物‌。

自动化管道消毒工艺设备:

‌梵通气化过氧化氢技术‌:使用梵通管道自动化专业消毒设备,将管道形成闭环,穿透管道内部孔隙,杀灭微生物及破解生物膜体系‌。

残留控制:

采用专属性检测方法:

酸碱的残留采用PH剂、TOC(总有机碳测定)、电导率全部符合要求;清洁消毒剂残留限度检查:过氧化氢浓度检测技术和设备,控制清洁消毒后残留物水平。健康暴露限度(HBEL)可接受标准,我们设定残留量不超过10ppm,超过指南建议的1000ppm。

微信图片_20250303133847.png

清洁消毒效果评价体系

微生物培养检测‌

对管道内壁、灌装口、储罐等关键位点采样,检测菌落总数,要求消毒后菌落总数≤10 CFU/ml。

微信图片_20250303133929.png

‌持续性验证

每周对生产管线检测,确保管道系统长期无生物膜再生迹象‌。

微信图片_20250303134012.png

案例成果

梵通生物通过上述方案,成功为某乳企解决管线蜡样芽胞杆菌污染问题:‌消毒覆盖率‌:气化过氧化氢实现管道系统100%覆盖,无消毒死角‌;‌微生物杀灭率‌:芽孢杆菌检出量从消毒前100 CFU/cm²降至未检出,‌生产恢复时效‌:从消毒到复产仅耗时24小时,较传统方法缩短60%‌。

结语

乳品管线消毒需兼顾生物膜清除、芽孢杀灭与工艺兼容性。梵通生物通过定制化消毒方案,助力企业构建从预处理到效果验证的全流程质控体系,为乳制品安全保驾护航。



底线.jpg



在线客服
服务热线

服务热线

400-135-0535

微信咨询
上海梵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