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冷链食品消毒服务的重点与难点:目前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进口冷链食品的消毒服务安全风险依然不可忽视。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措施部署冷链食品外包装等消毒工作,冷链食品消毒服务技术和装备也在创新发展。
进口冷链食品消毒服务的重点与难点
在新冠疫情追本溯源的过程中,新冠病毒在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上多次检出,使冷链环节屡次成为疫情风险点,如何加强进口食品冷链安全防控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提升进口冷链食品的消毒能力,无疑成为当前防疫的重要任务之一,需要我们不断创新消杀方式和相关技术。
一、食品冷链安全受国家关注
实际上,自去年冷链食品包装频繁检出新冠病毒后,进口冷链食品就成为我国疫情传播的最大输入风险,对此国家十分重视并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政策与措施。
2020年10月16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突出装卸储运等重点环节防控,注重加强冷链食品包装销售等各环节中新冠病毒污染的防控。同时发布的《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则要求加大对冷链食品原料加工处理各环节生产车间环境、储存冷库等高风险区域的消毒频次,生产加工、生产完毕后需对环境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
2020年11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进口冷链食品预防性全面消毒工作方案》,要求在口岸查验、交通运输、掏箱入库、批发零售等环节,在进口冷链食品首次与我境内人员接触前实施预防性全面消毒处理。其中,消毒范围包括进口冷链食品的装载运输工具、产品内外包装的消毒。
2020年11月16日,交通运输部首次印发《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以预防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从业人员及相关人员受到新冠病毒感染为主线,突出装卸、运输等重点环节防控,注重加强冷链食品包装的消毒。
2021年8月13日,交通运输部对指南内容进行修订,印发《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第二版)》,明确提出切实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物流重点环节和重要人员疫情防控要求,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严格落实高风险岗位人员的闭环或封闭管理、增加核酸检测频次、强化环境清洁消毒。
二、食品冷链消毒的重点与难点
综合相关政策措施,进口的生(冰)鲜禽畜肉类、水产品、食品及原料等冷冻和冷藏进口食品的预防性消毒是防控重点任务之一。
具体而言,主要是对其包装、冷库及其他冷冻冷藏场所的环境及物体表面、设备、库内搬运工具、冷链食品的运输车辆、集装箱等进行消毒,包括对大型冷库及其他冷藏设施的环境(地面、墙面、顶面)及各种物体表面、空间与空气、库内各种转运工具等的消毒;所有从事与冷链食品相关的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系列,身体及手卫生消毒;冷库、冰箱冰柜等的融冰、污水、污水渠(管道)、污物、垃圾等的消毒;冷库进出货物电梯间、月台、建筑外环境、车辆出入通道、停车场等的消毒。我们可以看到,消毒的重点是冷链食品外包装、运输工具、使用的工用具和工作场所等等。而冷链食品外包装、冷库、运输集装箱的内壁的消毒是难点所在,这与目前消毒技术水平有很大关系。
在2021中国制冷展期间的论坛活动上,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海南表示,根据2020年10月发布的《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新冠病毒防控消毒技术指南》,要求喷洒消毒剂的方式对进行集装箱内壁、货物外包装实施消毒,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化学消毒剂易残留,可能会污染食品;目前缺少适用于低温的消毒技术,普通消毒剂在低温下消毒效果欠佳;消杀过程多为人工操作多为人工操作,自动化程度低,通常对40英尺的集装箱进行消毒,往往需要4至8个小时。
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蔓延,新冠病毒继续突变的情况下,我们要构建起更加安全的冷链体系,需要高效的杀菌消毒技术作为支撑。
汽化过氧化氢可以用于空间消毒,如生物安全实 验室、GMP 车间、医院病房、实验动物中心等以及各 种生物安全设备( 如隔离器、孵化器、传递窗、生物安 全柜、高效过滤单元及各类通风管道等) 的消毒,是一 种可靠的消毒灭菌方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更多消毒服务资讯:消毒服务,消毒服务机器人,消毒机器人,浮游菌检测消毒,过氧化氢消毒机,过氧化氢消毒机消毒,药厂消毒,药厂霉菌消毒,医院新冠消毒,方仓医院新冠消毒,方仓消毒,实验室消毒,实验室去污,实验室去污消毒,进口货物消毒,冷链集装箱消毒,进口冷链集装箱消毒等消毒服务需求欢迎拨打梵通生物24小时服务专线:4001350535
梵通生物消毒服务网:http://www.51xd.com.cn/